第16課《昆明的雨》
1.文學常識汪曾祺(1920-1997),江蘇高郵人,作家,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,其代表作有小說《受戒》《大淖紀事》等。他被譽為“抒情的人道主義者,中國最后一個純粹的文人,中國最后一個士大夫”。作品主要有《邂逅集》《羊舍一夕》《汪曾祺短篇小說選》《晚飯花集》等。
2.重點字詞
鮮腴:新鮮肥美。
連綿不斷:形容連續不止,一直都不中斷。
張目結舌:睜大眼睛說不出話。形容窘困或驚呆的樣子。一般寫作“瞠目結舌”。
熾(chì):熱烈、旺盛。
密匝(zā)匝:非常濃密的樣子。
飽漲:飽滿。
3.主題思想在這篇散文中,作者以昆明的雨為出發點,突出了昆明多雨的特點,表達了作者對昆明的雨的深切懷念,彰顯了作者對昆明、對生活的熱愛。
16昆明的雨同步練習及參考答案
1.給加點字注音,據拼音寫出相應的漢字。
(1)雨季則有青頭菌、牛肝菌,味極鮮腴(yú)。
(2)密匝匝(zā)的細碎的綠葉,數不清的半開的白花和飽漲的花骨朵,都被雨水淋得濕透了。
(3)苗族女孩子坐在人家階石的一角,不時yāo吆喝一聲。
(4)傳說陳圓圓隨吳三桂到云南后出家,mù暮年投蓮花池而死。
2.解釋下面句中加點的詞語。
(1)雨季則有青頭菌、牛肝菌,味極鮮腴。
新鮮肥美。
(2)因為是下下停停,停停下下,不是連綿不斷,下起來沒完,而且并不使人氣悶。
形容連續不止,從不中斷。
(3)菌中之王是雞,味道鮮濃,無可方比。
比較,比得上。
(4)密匝匝的細碎的綠葉,數不清的半開的白花和飽漲的花骨朵,都被雨水淋得濕透了。
非常濃密的樣子。
3.請從所給三個詞語中,選出一個最符合語境的填寫在橫線上。
(1)草木的枝葉里的水分都到了飽和(調和飽和飽滿)狀態,顯示出過分的、近于夸張的旺盛。
(2)她大概(大概大約大體)是怕房客們亂摘她的花,時常給各家送去一些。
(3)家風中蘊藏著先人所恪守(保守堅守恪守)的價值理念和道德規范,也包含著簡單樸素的為人準則。
4.按要求修改下列語段。
【A】昆明,享《春城》之美譽,云南省會,中國面向東南亞、南亞開放的門戶城市,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,我國重要的旅游、商貿城市,西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。昆明市為山原地貌,屬北亞熱帶低緯高原山地季風氣候。【B】年平均氣溫16.5℃左右,年均降雨量1__450毫米,無霜期278天,氣候宜人。
昆明市是靈秀而迷人的,它三面環山,南瀕滇池,湖光山色,天然成趣。【C】滇池是云南省最大的高原湖泊,全國第六大淡水湖泊之一,沿湖兩岸風光綺麗。由于地處低緯高原而形成“四季如春”的氣候,特別是有高原湖泊滇池在調節著溫度與濕度,使得這里空氣清新,天高云淡,陽光明媚,鮮花常開。
(1)【A】處畫線句子標點符號使用不當,應將“書名號”改為“雙引號”。
(2)【B】處畫線句子有語病,請修改:應刪掉“左右”。
(3)【C】處畫線句子有語病,請修改:應刪掉“之一”。
5.仿照畫波浪線的句子寫三個句子,使前后銜接,語義連貫。
從小到大,一路走來,我們收獲了許多甜蜜的回憶。甜蜜的回憶如花,芬芳四溢,令人迷醉。它如桃花,綻放在三月青春的田野上;它如蓮花,綻放在六月碧綠的荷塘里;它如桂花,綻放在八月金黃的稻田邊;它如梅花,綻放在臘月雪白的屋舍旁。
6.學習了本課后,大家都向往云南的風景,你班開展了以“魅力云南”為主題的綜合實踐活動。請你積極參加并完成下面的任務。
(1)請你為云南旅游擬寫一則公益廣告,吸引更多的游客來觀光旅游。
【示例】彩云之南,天上人間。
(2)據云南部分景點的工作人員反映,不少游客的不文明旅游行為致使一些名勝古跡、公共設施等受到不同程度的損毀。假如你在素有“天下第一奇觀”美譽的石林景區游玩時,看到一位大叔正在刻畫“××到此一游”,你會對他說些什么?(70字左右)
【示例】叔叔,雄奇壯美的怪石峰林是大自然的杰作,我們都應該愛惜這份天賜的禮物,我知道您只是想留個紀念,其實拍張照片帶回家和家人朋友分享豈不是更好嗎?
漓江情韻
從維熙
雨霏霏,霧茫茫。雨霧好像是漓江的紗巾,籠罩在它美麗的面頰之上。江里的漁舟、游船以及江邊的垂釣者,都成了一個個逗點,在雨霧漓江的詩章中,挑逗著你手中的筆,把大自然中的絕美編織成篇。
我漫步江邊,向這一個個黑色標點走去。最近的一個標點圓圓的,像是句號。等我走近了,才看見那是一把雨傘,但傘下空無一人。轉身剛要離去,傘下忽然有稚嫩的童音向我問候:“你好——你好——”我頓時愣在那兒了。還沒容我醒過悶兒來,那細嫩的童聲又飛了出來:“江作青羅帶,山如碧玉簪。”哎呀,他在背誦韓愈描寫桂林山水的佳句!我弓下身,尋覓與我開玩笑的傘下頑童。一看嚇了一跳,與我逗趣的竟是一只伏在鳥籠里的鸚鵡。鸚鵡見我俯視它,又對我來了一句歡迎詞:“要知漓江美,請你登木舟。”我不禁笑出聲來,猜想它的主人一定是個十分風趣的搖船人。
于是,我耐心地等待他的出現。終于,在漓江朦朧詩中,又出現了一個標點,那是一個破折號。順著江心漸漸向江邊移動過來。我從木槳擊水的聲音中悟出,那破折號是一只小舟。我猜想這葉木舟上的搖槳人,一定是這只神奇鸚鵡的主人;這只鸚鵡,是他有意安排在這兒吸引游客的。妙!這個超人的奇思妙想,等于給這首朦朧詩又增添了一個驚嘆號。
果然,一葉木舟從雨霧中現身。一個低沉蒼勁的男低音傳入我的耳鼓:“你是過江,還是想游漓江?上船來吧!”
上了船,我才看清,他的臉清癯瘦削,身材和那張臉一樣瘦削,讓我吃驚的是,他竟是個一走一歪的殘疾人。我的興致頓時跌落了下來。他卻不知我心態上的變化,依然興致勃勃地對我說:“看你這身行頭,不像是本地的過江人。你想去哪兒看景?不要看我的船小,它可以從漓江搖到桃花江。先生如果有遠游的野興,我還可以送你到陽朔,那兒有一條洋人街,是中國的一絕。”
我搖搖頭,告訴他昨天我已經乘坐游艇去過那些景區了。
“那么,你登船的意思是……”他不解地望著我。
我只好言明只是想看一看調教鸚鵡讀詩的搖船人。僅此而已。
他大聲地笑了起來。那朗朗的笑聲,驚飛了江邊的水鳥,像是標點中的一串黑色省略號,消失在漓江茫茫的雨霧深處。
他告訴我,他先天殘疾,一出生就被父母拋在江邊,是一對在江上擺船的夫婦把他養大成人的。待收養他的兩個老人走后,他不甘心靠吃“社會低保”打發日子,便開始了搖船生涯。有一天,他到鳥市去買魚鷹,看見這只僅有一條腿的鸚鵡,便把它買了下來。從此,這只鳥兒與他朝夕相伴。
“那韓愈贊美漓江的詩,是你教它的?”我問。
“不是。桂林人都會背誦這兩句詩,它聽多了,就會學舌了。”
“那么請客人登船的兩句話呢?”
“兩個瘸子之間,心靈相通,我一點撥它也就會了。”說這話時,他似乎十分開心,又爽朗地笑了起來。
我沉默了。我不知這個腿部殘疾的搖船人和他那少了一條腿的鳥,在雨霧漓江上苦心經營一天,能有多少收入。我想問問他,但嘴唇像被貼了封條一般,怎么也張不開。我不愿再耽誤這個搖船人的寶貴時間,從衣兜里掏出一張五十元的鈔票,塞到他的手里,匆匆下船。他從船上跳了下來,急切地對我喊道:“不可以——不可以——老先生,我沒為你做什么,不能收你的錢……”
回到江邊公寓,隔窗而望,那船那傘已不再是朦朧詩中的標點,陰柔情致的漓江和充滿陽剛的人,編織成了漓江一首美麗的人文詩章……
7.文章題為“漓江情韻”,文中寫了哪些“情韻”?請分條概括。
①“我”對漓江美景的喜愛之情。②“我”對搖船人自強自立、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的敬佩之情。③搖船人買下一條腿的鸚鵡并與之相依相伴、和諧共處的溫情。④擺船夫婦收養先天殘疾嬰兒的養育之情。
8.作者運用了哪些手法來刻畫搖船人?請結合文章內容簡要分析。
①外貌、語言、動作、神態描寫,表現搖船人樂觀陽剛、熱愛生活。②設置懸念。由會背唐詩的鸚鵡引出對鸚鵡主人的好奇,由等待搖船人時的期盼到發現搖船人殘疾時的失落,由搖船人的殘疾引出搖船人的身世,步步設置懸念,吸引讀者。③欲揚先抑(或鋪墊)。搖船人其貌不揚且有殘疾,與“我”想象的差別很大,“我”很失望;搖船人的精神品質卻讓我感動、贊美。④烘托(或對比、映襯)。用漓江的陰柔情致烘托搖船人的陽剛之美。
9.文中畫線的句子中,“我”為什么想問卻張不開嘴?聯系上下文談談你的理解。
①“我”同情搖船人,擔心他沒有多少收入,真誠地想幫助他,所以想問他;②搖船人陽剛、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讓“我”覺得在他面前談困難和幫助都是多余的,所以張不開嘴。
10.最后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?
①總結全文,點明中心,升華主題。②照應開頭,使文章結構完整。③言雖盡而意無窮,給讀者留下無窮的想象空間
●●●END●●●
來源丨網絡 歡迎收藏及轉發至朋友圈
版權歸屬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